日期
诗文库 其它
陈思忠访洪觉范1123年 宋 · 王庭圭
 押个韵 创作地点: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
寻春反向僧房卧,无乃行藏与时左。
起来刮目览新诗,花压栏干梦初破。
黄叶丹枫属兴深,吁然莫测疑楚些。
惠休岛可没已久,二百年来无此作。
世间何处著斯人,秀句天教出寒饿。
我气未衰词颇弱,欲借鼓旗聊一佐。
终朝岩下不逢人,苔色应嗔马蹄涴。
宰执八月一日阴云不见日蚀表1123年8月1日 宋 · 綦崇礼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六五○、《北海集》卷二七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太史献占,日在当亏之候;
圣人修德,天垂纯祐之符。
有来云物之祥,莫睹阳精之阙。
臣某(中贺。)窃以天神相远,匪声臭之能求;
历象有明,乃躔离之可考。
维盈缩或违其常度,则推占因著于繁文。
虽日有食之,何系灾祥之事;
而分同道也,初非次舍之差。
赫彼众阳之宗,炳为群目之用。
拂扶桑而出旸谷,岂阴慝之能干;
坐明堂而正天纲,知圣功之默运。
交居朔日,时当仲秋
仰大明之方升,蔼微阴之徐覆。
霞舒雾集,讵观如月之初;
气霁烟销,还照普天之下。
事光载籍,喜溢寰区。
恭惟皇帝陛下道并尧明,功高汤圣。
在璿玑而齐七政,调玉烛而行四时。
德上昭天,允格太和之应;
日不食朔,是谓太平之期。
亶兹难致之休,若有固然之理。
神心不测,妙用孰窥?
臣等叨备近司,获逢盛旦。
六官之治,顾敢怠于钦承;
扬五色之辉,尚继瞻于庆瑞。
次韵顾子美提举许雪中见过之作1123年12月 宋 · 李纲
 创作地点:江苏省无锡市
残腊苦寒情味恶,万里风云欣雪作。
夜积端愁坤轴倾,晓望却惊天界扩(左选、道光本作廓)
玉龙鳞甲卧群山,水海波澜凝巨壑。
谢家儿女自多才,笑咏飞花度罗幕。
金炉未觉兽炭温,锦帐犹讶貂裘薄。
书生饥甚况复寒,坐听朱弦折临狱(左选作岳)
孤竹老念山林,甲冷戈寒悯沙漠。
岂思龙尾贺千官,且叠琴心舞双鹤。
瑶林玉树粲回环,勿谓轩庭全冷落。
拥门但作袁安卧,命驾谁思子猷乐。
溪山如画真自知,金玉满堂端不博。
烦公(道光本作君)携具款我门,注目遥空登晚阁。
冻吟犹作号寒声,此病欲医那有药。
公家故自富香醪,我亦安能辞巨杓。
醉看万事雪销凝,妙观圆成不须学。
道山宿直1123年7月 宋 · 陈与义
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离离树子鹊惊飞,独倚枯筇无限时。
千丈虚廊贮明月,十分奇事更新诗。
人间路绝窗扉语,天上云空阁影移。
遥想王戎烛下算,百年辛苦一生痴。
雨晴1123年7月 宋 · 陈与义
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天缺西南江面清(原作晴,据须溪本、四库本改),纤云不动小滩横。
墙头语鹊衣犹湿,楼外残雷气未平。
尽取微凉供稳睡,急搜奇句报新晴。
今宵绝胜须溪本、四库本作胜绝)无人共,卧看星河尽意明。
秋试院将出书所寓窗1123年8月 宋 · 陈与义
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门前柿叶已堪书,弄镜烧香聊自娱。
百世窗明窗暗里,题诗不用著工夫。
游慧林寺以三峡(须溪本作伏)炎蒸定有无为韵得定字是日欲逃暑阁下而守阁童子持不可1123年7月 宋 · 陈与义
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我如东郊马,攲(原作歌,据须溪本、四库本改)侧甘瘦病。
今晨举足轻,起行得幽胜。
抚窗唤懒融,槁面初出定。
眼中须溪本、四库本作明)无长物,坐久炉烟正。
门前几乌帽,来往(四库本作往来)送朝暝。
岂知帽影边,有地白日静。
宝阁阴肃肃,童子色不令。
年来惜违人,一笑取归径。
愿言捐何肉,终岁奉清净。
檐铎岂印吾,出门有馀听。
望海潮 其一 癸卯冬为建守赵季西赋碧云楼1123年10月 宋 · 张元干
 押尤韵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
苍山烟澹,寒溪风定,玉簪罗带绸缪。
轻霭暮飞,青冥远净,珠星璧月光浮。
城际涌层楼。
正翠帘高捲,绿琐低钩。
影落尊罍,气和歌管共清游。

史君冠世风流。
拥香鬟凭槛,雾鬓凝眸。
银烛暖宵,花光照席,谯门莫报更筹。
逸兴醉无休。
赋探梅芳信,翻曲新讴。
想见疏枝冷蕊,春意到沙洲。
朱乔年生日1123年2月 宋 · 邓肃
 创作地点: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
三春一半入群芳,朱朱白白竞天香。
人间无处著此景,付与长庚作肺肠。
长庚乘风下天宇,明窗万卷饱今古。
笔端著处皆春容,文墨林中三角虎。
祇今声价高云烟,要辙故应岁九迁。
便当折槛追家世,与国同休亿万年。
题开平院宣和五年八月 宋 · 邓肃
 出处:全宋文卷四○一八、《栟榈集》卷一九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
栟榈邓某志宏游此,胜景超然,固非尘俗鄙,而住持材成之。
新诗健笔,气欲凌云。
清谈终日,了不及世事也。
白莲结社,当在异日,率俗而行,惘然作恶。
宣和癸卯八月五日志之。
庄德粲秀才1123年10月 宋 · 朱松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一四五、《韦斋集》卷九、嘉靖《尤溪县志》卷六、乾隆《延平府志》卷四○、《南溪书院志》卷三、《宋元学案》卷三九、民国《尤溪县志》卷九 创作地点: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
某顿首:昨屈车马,甚宠顾。
区区未能款扣所闻,辱惠书,礼盛志谦。
虽不敢当,然近世《大学》之道芜废,士无贵贱,徇世相师,千百一范,莫知孰使陶之者,不自量其愚不肖,窃有怜之之意。
顷来尤溪甫两月,虽获遍拜邑中之士而未详也,索居深念,惟小人之归是忧。
乃有识明志高、杰然自拔于流俗如吾友者,其为欣幸,未易具道。
夫仕而志学,如农夫快一朝之饱而释终身之耕,殍于沟中,可立而俟。
然则仕而志学,犹饱而念耕,亦不足道也。
抑闻之先生长者,《礼记》多鲁诸儒之杂说,独《中庸》出于孔氏家学。
大学》一篇,乃入道之门。
其道以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在致知格物以正心诚意而已。
其说与今世士大夫之学大不相近,盖此学之废久矣。
自周衰,杨、墨虽得罪于圣人,然乃学仁义而失之者。
至申、韩、仪、秦之说胜,而士始决裂圣人之藩墙,以阿流俗之所好。
至汉文、景之盛未衰也以至于今,盖尝有以斯文为己任者起而倡之。
然世方婴于俗学以自强,屹乎其不可攻也。
某方急于禄养,未能往究其所学,是以或闻吾友之言,凛然敬叹。
若居夷而闻《雅》,虽未详其节奏之工,然卓然于吴歈楚谣之中而不可乱也。
《书》曰:「知之非艰,行之为艰」。
夫问涂而之盲,则知亦岂易哉!
以吾友之明,苟以德为车而志气御之,则朝发轫乎仁义之涂,而夕将入《大学》之门,以躏《中庸》之庭也。
如某之驽,忧且追后乘而莫及,其何以相吾子?
在勉之而已。
若舍此而问涂,则今之学士大夫皆知津矣。
未即款晤,自爱之望。
上唐漕书1123年9月 宋 · 朱松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一四五、《韦斋集》卷九 创作地点: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
某尝不自揆,以所学乎古者妄论天下之势,以谓一介之士敛然自修于环堵之中,其势力轻重不足较于世也明甚。
至其风声气俗,则有天下盛衰理乱之所系者。
盖尝窃怪先王之时,其士君子皆敦厚朴实,温然而自量,富贵利禄若不足以介其意。
而后之君子,彷佛其馀风者何其少也。
其一时号为名卿才大夫者,名虽满于天下,而道不足以善当世之俗;
势虽临于一时,而德不足以悚来世之风。
上下相持,以入于弊,而风声气俗不可复振,无足怪者。
三代而上,其详不可尽知。
然《诗》、《书》所传,犹可想见。
士之退处于陋巷者,时君世主招以弓车,聘以币帛。
有非其物者,欲见且不得,而况可屈乎。
故上之求其下也不敢轻。
非独一日之势有加乎士者不敢轻,盖虽天子不敢轻也。
故士之自待也不敢不重。
诡遇而贪得者,出不容于朝,归不齿于乡。
故下之望乎上者,不敢以己之所不至者徼幸于一时,而皆止于至足之分。
盖在上者尊德乐义之诚不如是,其至不足与有为;
而士之自立于世者不如是,不可责以有为也。
后世不然,上之则有科举诱之于前,使之决道义之藩以阿世俗之所好;
下之则有荐举推之于后,使之圆廉耻之隅以徇私意之所欲。
其间固不能无卓然自信,异于孟子所谓凡民者,然积习日久,百世一范,而犹责其有为于世,其亦疏哉。
嗟夫,此岂独士之罪也!
尝读成汤祷桑林之词有曰「士失职者」,知士固有职,必求所以充之。
盖其从事于六艺之文而历观古今治乱兴亡之变,隐之吾心而不远,质之圣人而不戾,达之当世而不悖,此士所学乎先王之道者也。
是道也,得之心,得之身,发之言,推而被之天下无二焉。
士惟有得于是也,抗颜不让,自任以天下之重,而君子不以为誇;
待之不以其礼,则翩然去之,而君子不以为傲;
与天子周旋以图回四海,而君子不以为泰;
抱关击柝,寸禄是营,而君子不以为誇。
士之职如是其重,而不知学先王之道以充之,命曰失职之民。
故愚以谓士之风声气俗有与天下之势相关者,在于士之自重与否;
而其失职而可罪者,又将推之而责之在位之君子。
恭惟执事以绝人之贤,方进为于圣世,天子付使者印,使来闽中
以言乎民,则入城生齿之众执事儿子,抚而龙蛇驱者以亿计。
以言乎吏,则领挈衡、称轻重,升黜在于一言者以百计。
以言乎权,则天子所寄以耳目,而事无巨细、人无贤不肖皆得以言于上。
则亦在位之君子也。
以某观之,不知其他,闽中之吏苟贱为甚,自蹈污蔑,少所愧耻。
上官一不得意,则呵叱慢骂,辟易不敢仰视。
虽其间有修絜才谞之吏,得免于此者盖寡,则亦无怪乎士之不知所以自重也。
恭惟执事执古之道而行今之世,固与夫今之所谓君子者异。
故以某之愚且贱,而敢进其猖狂之说。
以谓风俗之美恶,系于有位之君子;
而使夫士之自重者得少挺其志,不至于失职而可罪,则执事其任之。
江南草茅一介尔,既冠,与有名于吏部,来闽中,今七年矣。
不肖之名字,盖未尝挂当路之齿,岂敢妄自比于士之自重者?
盖自度其疏顽,无所用于世,虽有好古之志,而于先王之道未有闻也。
挟不足之资以求之于人,实惧获罪而不敢。
比来尉尤溪,为邑僻左,虽辱在庇临,莫缘奔走于下风,望颜色而受约束。
心以事荒,旧业芜废,是以滋不敢有意于当路之君子。
然窃尝讲闻执事之美,有嘉祐庆历间公卿之馀风。
其责僚吏必以公事,未尝以其私,忘部使者之尊,以礼知名之士。
此其可以情告而理扣也。
故敢推广其所闻于古者,风俗之所关,而以其责归之执事
若某者,其亦失职而可罪之士也,顾何足以与于此?
盖尝闻其说云尔。
其或市骨求骏、式蛙求勇之意,愿自隗始,将见风俗之变,人人知自好以求附于馀光,而势足以加士者不得仆隶视其下。
其称于天下之势,盖不小矣。
执事之建立,所以善天下而竦后世者为如何邪?
谨复料理十数年来古律诗若干篇,缮写以为献。
此古人以为贤于博弈而已者。
若夫不自揆而论治道、言世事者,欲求教而未敢也。
夫以下邑之尉卑且贱,世所不数,平日未尝为起居之问,一旦以书冒言上下相待之势而不以为嫌,盖方以古君子之所建立有望于执事,而不以流俗之屑者自疑,是亦古之道也。
礼僭言高,愧慄惟命。
承务郎致仕卓公墓志铭1123年6月 宋 · 朱松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一四八、《韦斋集》卷一二 创作地点: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
建阳而南十里,泉竹深静,岸溪而庐者,有宋隐君子承务郎致仕卓公之所筑也。
公既孤,置家事不问,奉母夫人居焉。
养葬尽礼,不迹城邑者三十年。
某视公季子特立为同年兄,幸获升堂拜公。
退而语世之士大夫,以谓古之常德君子,俯仰不怍者,如公盖望其表而知之。
宣和五年夏六月过门,则公以四月乙未捐馆舍矣。
入哭公柩而退慰其孤,且称遗命,将以九月十日襄厝于洞源之茔,属予铭之。
予视诸孤薾然不胜哀,不忍以荒拙辞。
谨按卓氏本福唐,今为建州建阳人者,自公七世祖徙也。
曾祖某、祖某、考某,皆不仕。
公讳某,字元举
少力学,无不通。
已而语人曰:「吾冢子,其可以膢腊不共」?
为亲忧去,治俯仰之养。
友诲二弟,经纪其孤,无可憾。
皇考属疾,有异僧过门,察公忧甚,授丹篆符。
诘朝,失僧所在。
自是尊信内典,晚益精诣,训释其书,发明为多。
既丁皇考忧,不御荤酒。
终制燕居,寝食有常,萧然一室晏如也。
心平气和,未尝面短人。
然无贤不肖尊畏之,乡党至无讼云。
季子学问浸有闻,时时小得失,若弗闻者。
至试,不利礼部,始手书古人诗开勉之。
平生折券不胜计。
继室魏氏之亡,公方主家事,窭不能歛,犹有诬其自私者。
未几,诬者呕血疾首,陪死于庭,识者异之。
尝有巨商告公有家难,将亟归。
从者偶语,有见图意,以精金一箧寄公,去,不索剂约,踰年复来,出箧示之,封识宛然。
先是,营寿藏,一日,遣人芟辟其道。
顷之得疾,谢医祝,书四句偈示诸子,超然非世间语也。
时季子以迪功郎山阴丞,饬书别之,已乃坐逝。
盖公所建立,非易以死生动,而况于义利之际!
然犹不及于疑且谤,真为善之难哉!
生平忠信勤约,务要以身先子孙,故诸子暨孙皆兢兢佩先训,端饬自立,而其季遂以学行卓然为闻人。
其奉身信道有无愧古人者,非特见公训子之方,厚施而必报,深蓄而徐发,其在兹耶。
公享年若干,重和改元,霈然以年及格,而子藉吏部,得今官。
初娶张氏,男五人,其四曰某、某、某。
女二人,长适王亮,次适王舜孙,皆举进士
孙男女合十人。
公犹子、宣教郎、知南康县雄实状公行。
某视公丈人行也,顾文字之不能工,何以震耀潜德而燕贤子之心?
谨志而铭之曰:
以媮自愚,世顾曰智。
我求有常,久不克值。
有隐卓公,抱一陆沉。
德义为佩,而閟其音。
居然环堵,乡党是效。
不贵以骄,曰公师保。
夜旦死生,泊无戚欣。
相彼傥来,何直浮云。
匪躬之赢,肆惠于后。
以学发身,公实有子。
洞源之樊,公柩所宅。
有来承休,质此幽刻。
贺收复全燕表宣和五年六月 北宋 · 蔡京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三六三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师由义动,往城于方;
国以和来,不战而屈。
举全燕之故地,吊介狄之遗民。
戴白垂髫,欢呼而解衽;
壶浆箪食,充塞而载涂。
万国来同,一方底定,乾坤动色,庙社用光(中贺。)
惟北有邦,实冀之府,大禹所别,有虞尝巡。
粤我造邦之初,遂为与国之敌。
始约兄弟,尊至祖孙。
金缯缔交,使传洽至。
其强弗率,僭伪号者二百年
有志未遑,更圣君之六七作。
惟昔神考,于时元丰,分将隶兵,联民讲武。
阅九军之师阵,建北面之黄旗。
无衅可乘,有训斯在。
皇帝陛下以重华而绍帝之事,以下武而继文之声。
因其天亡之时,成是席卷之势。
臣顾惟稚长,久误眷知。
诗礼之庭,屡趋而过;
军旅之事,盖未尝闻。
察之于谈笑杯酌之閒,付之以疆埸甲兵之事。
乘其万举万全之会,授之百发百中之机。
是惟秉钺以专征,岂可因人而成事。
山川草木,悉归舆地之图;
士女臣民,尽效职方之贡。
此盖皇帝陛下懋昭大德,遹骏先猷。
人斯效能,天实助顺。
扬励无前之伟绩,铺张不世之宏休。
千载君臣,适遇风云之际;
一门父子,得为勋戚之家。
按:《三朝北盟会编》卷一七,光绪三十四年许涵度刻本。
婺州新城1123年2月 宋 · 杨时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六九三、《杨龟山先生集》卷二四、雍正《浙江通志》卷二六○ 创作地点:浙江省金华市
宣和三年盗发帮原,蹂数州之地,皆狼顾失守,而婺女罹害尤甚。
天子恻然念之,遴简儒臣镇抚兹土,河南公实被其选。
公至之日,残孽未殄,四境之内钲鼓之声相闻,环寇之师殆且数万,而转输馈饷取具焉。
夷伤之馀,窜伏山谷,还定安集,无一不得其所。
岁杪寇平,百废具兴,顽凶革心,屏息听命,无敢复出为恶者。
政成治定,乃顾谓僚属曰:「国家承五季之乱,海内分裂,擅彊兵负固而不服者,地相属也。
独钱氏据有全吴,首效臣顺,为国屏翰垂二百年,无东顾之忧。
故城郭不修,士卒不练,一夫跳梁而六州为之暴骨。
盖承平之久,吏惰而不知戒故也。
则城郭之不完,其可忽诸」?
于是因其旧而新之,周十里,基三丈,面广三之一,而高倍之。
浚隍而为池,陶甓以为堞,募七邑之夫,倍其庸直,因以济其艰食。
其费无虑数百万,而一毫不取于民。
又载食与醪,时往劳之,故人乐于趋事而忘其勤焉。
以工计之六万一千七百有奇,经始于九月甲戌,告成于十有二月丁酉
望之屹然山立,不可陵犯,民吏欢忻鼓舞,相与诣余而告曰:「昔之垝垣废址践为通衢,故关无讥,宵行者无禁,草窃奸宄得以自肆,而人受其弊。
今吾民奠枕而居,无异时之患,宁可不知其所自耶?
纪成绩,以昭示于后」。
余尝读《易》,至《坎》之《彖》曰:「天险不可升也,地险山川丘陵也,王公设险以守其国」。
而后知先王为城郭沟池之固,盖本诸天地义理之不可无者。
故文武以《天保》以上治内,《采薇》以下治外,卒命南仲朔方。
以《六月》之诗考之,文武所以治内外者,其本末先后废一不可也,故出车废则功力缺矣。
今婺女之政,纲条纪律,纤悉备具,而又完其郭郛,为邦人无穷之赖,芳猷伟绩,追配南仲,是宜有纪也。
使后之人知本末先后之序,无废前修,岂曰小补之哉!
莫中奉墓志铭宣和五年十一月 宋 · 杨时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六九八、《杨龟山先生集》卷三五 创作地点:浙江省金华市
公讳表深,字智行邵武人也。
曾祖扆,仕为三班奉职
祖及,不仕。
父说,当景祐宝元间,士方以声律决科,而君独以穷经为务,自闽陬数千里外赢粮趼足至京师,从泰山孙明复徂徕石守道先生游,讲明道术。
还家杜门,不复求仕进,以公恩累赠至通议大夫
公自幼闻过庭之训,问学有家法。
是时安定先生霅上,为世儒宗,公往师焉。
一见奇之,谓公有器识,异日所至,未易量也,自是浸以名闻于时。
元丰二年进士第,调洪州丰城
未赴,丁通议公忧,服除,再调建州建阳主簿
秩满,用荐者移抚州宜黄
适丁母硕人忧,不赴,终丧,授凤翔府好畤县
好畤在陇右为剧邑号难治
公至,明约信令,而人化服,终三年无一人犯重辟者。
仇齐路险绝,车舆不通,邑人病之久矣。
公谕父老鸠徒计工,治为坦途,往来便之。
侍郎张公舜民领漕事,见而谓人曰:「莫侯可谓知为政矣,其为利非济人溱洧之比也」。
率同列交荐之,改宣德郎、知泗州昭信县事。
宪司有系囚,事联省曹,吏以枝辞蔓其狱,六更推治不能决。
命公往治之,一问而情得,人服其明。
民有持牒弃妻屏子者,公诘其所由,曰:「以病而贫,力不足以相收,故及此,非得已也」。
公恻然悯之,曰:「吾为长民之吏,使人父子夫妇不相保,当任其咎者,其谁欤」?
于是出私钱赈之。
里巷编氓感公之义,皆协力以周其匮急,故其室家复安如初。
比公之行,是人与其妻拿攀号于道,见者咸嗟叹之。
公惠政及人,有以厚风俗,多此类也。
上皇即位,覃恩迁奉议郎赐绯衣银鱼,除真定府路都总管司勾当公事
中山之安抚朱公绂以公兼领帅事,赖公颇多。
秩满,通判新安,除御史台主行,用中司不召,赴都堂审察,除光禄寺丞,未上,迁开封府工曹事。
朝廷更钱法,命夜下,公适直宿,阴为处画,人无知者。
黎明揭示,大悉详下,吏不得摇手为奸。
尹陛对被奖谕,遂以公之名闻于上,睿旨亲除左司录事。
中都不治,吏习以为常,黠胥舞知玩上,文移钳纸尾以进,官署唯唯惟谨。
公察其尤无良者治其一二,一府屏息,无敢习故为傲慢者。
并僚恃权倖,虽没一悉趋之,公为折其短,独未尝少屈,乃讽言章,政和三年出公广济军录事
士论惜之,而公处之恬如也。
久之,朝廷察其非辜,起知睦州
公曰:「文正范公、清献赵公尝守是邦,其遗范未远也,循而守之,则无馀事矣」。
已而郡大治,民至今思之。
过朝除知饶州,东归待次毗陵,爱其土风,欲营菟裘,为归休计。
于是力请宫祠,除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
未几告老。
宣和五年六月丁未,以疾终于常州私第之正寝,享年七十有一。
是年十一月壬申葬于宜兴县清泉乡梅林原。
公为人端劲有守,孝于亲,友于兄弟,人不间其言。
畜幼孤如己子。
莅官临政,严而不苛,宽而有制,故吏畏其威,民怀其德。
决滞讼,去民瘼,洞然幽隐,虽逢其族,迎刃立解,世之名能吏者,皆自以为莫及也。
公自奉议郎或以年劳,或以恩典,九迁至中奉大夫,赐三品服,封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
娶方氏,太常少卿、赠金紫光禄大夫讳峤之女,有贤行,能宜其家,累封至令人。
男二人:曰多闻,通直郎、监镇江府排岸司。
曰多见,迪功郎明州慈溪县
女二人:长适宣教郎、知袭庆府邹县朱缶,次适迪功郎信州州学教授江文中。
孙男三人:曰革,曰萃,皆登仕郎
曰蒙,将仕郎
孙女二人尚幼。
自号如如居士,有文集十五卷,曰《如如集》。
既葬,其孤请铭于予。
予与公有平生之旧,知公为详,义不得辞。
乃为之铭曰:
猎德之勤,积之在身。
府寺践更,蔚乎有闻。
出蕃于外,惠施于民。
去思不忘,久而弥新。
百世之传,视此铭文。
宋运使1123年12月18日 宋 · 晁说之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○二、《嵩山文集》卷一五 创作地点:甘肃省陇南市成县
说之敢言之。
昨日荐蒲贽人回,独蒙教答,何胜感仄!
此外复有职事,谨用汉制敢言之。
本州今年秋旱,同谷县人户所诉二万五千馀灾,其所检校放者一万三千馀。
栗亭县诉一万三千馀灾,而检放者八千五百馀。
说之无状,唯知夙夜愧恨,深负斯民矣。
负斯民于下可也,其如上无以称圣君仁惠远降御香、闵雨祈祷、轸恤元元之意何!
属者运句冯从事入境,道路諠言,正为税事而来也。
说之无状,窃彷徨自叹息曰:「死矣!
放税不如百姓之所欲,将得罪于明使者,吾何面目在人间生活耶」?
且乱山丛溪之间,蕞然一郡,不识使台贵属来临者,累年其久矣。
今一旦老幼扶携,切切昂首,以听使属增放税数,以丑饥鹰刺史、饿虎县令,可以风威百城,岂不幸甚?
既而大不其然,乃是恶所放之过优,而欲令复之。
嗟乎,天壤之间,好恶不同,取舍顿异,一至此耶!
是必非明府之意,而勾官失辞而然尔,顾岂不为明府累耶?
前者疲瘵之民所以不至流徙,亦不甚阙食者,以所放之税粗能畔岸之也。
苟若复之,或少镌削之,是网罗于前而捕扼于后也。
方欲哺杯案而夺之手指也,其为守者平日粗与民有信,今则不胜其欺且罔也。
设常有沮洳之泽,亦无以补斯炎炽之酷也。
困之如彼,伐之如此,古人之所痛者,今宁不一动心也耶?
所谓结怨于一州,取笑于朝廷者,又于今日而见之也。
窃复自念,平居乡闾,饿死不贰吾言。
今兹假守以褊小之地,遂使难为乎?
盖必欲蹙之,首鼠无他也,素不自重,不诚于身,则不获于上,而下亦莫我获也。
夫鸷鸟在上,重鼎在下,不程勇力,不悔其往,不豫其来,儒者之细事,患不自勉,且不自信尔。
舒仲应为沛相,袁术以米十万斛为沛军粮,仲应以给饥民,怒欲斩之。
仲应曰:「知当必死,故为之尔。
宁可以一人之命,救百姓于涂炭」。
谢之曰:「仲应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,不与吾共之耶」?
袁术者,人之豺狼者也,方与群雄血战之时,乃知出此,何耶?
仲应之米十万斛,今兹杂色不当其十之一也。
明府素不畏高明,则不虐茕独矣。
说之窃恃明府而安之不贰也。
目前似少鲁国男子,或为孱守而危者,不知明府者也。
或曰,其如(缺)何曰岂无策哉?
说之老矣,乞宫观既不谐,行当乞放罢东归,如明府未赐斥绝,尚当于明府布露之。
区区所见,实系事体,可以实塞下而富国中,明府必将乐乎听之也。
伏惟运使大卿财幸。
十二月十八日,知成州晁说之敢言之。
屈用诚1123年12月3日 宋 · 晁说之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○四、《嵩山文集》卷一七 创作地点:甘肃省陇南市成县
屈鼎画山水,当时与范宽齐名。
其后范之名日盛,而屈或不得与,良可叹也哉!
范之笔突兀而易识,学者自谓易为范也。
屈则沈毅横恣,几绝来学之路,非笃志老于其事者,鲜不忽诸。
纪真、黄怀玉、商训辈皆学范而大得名者,未知有一人称屈之徒也。
惟是其家子孙自致身于遗踪间而珍之,不肯少贬于众好也。
用诚者得其法为多,老矣,衣食贫,所踬每为人作其老阿父画,遇十人而九不顾。
用诚曰:「奈何,要当疗饥寒于速售者,无如许家父近之为」。
许道宁云:「尔劣为许家父画,视一人则十百人争赏之,恐不得」。
用诚叹曰:「吾虽饱于许家父,暖于许家父,其如吾志之饥且寒何!
复恐地下无见吾老阿父之面目也」。
以故栖栖岐山下,东未尝至咸阳,宁论京师贵人之媚哉?
予前年道扶风,偶见用诚之屏障而多之,力致之于同谷
初为予作画犹是许家父也,予斥之曰:「老处士非蓊云屈郎之孙也」!
乃瞿然亟作其老阿父八幅而告归,予勉之曰:「尔祖卒年九十有四岁,未死前数日犹画不已。
尔年方将七十岁,未宜自怠也。
古今学士大夫或遇不遇于一时,而遗恨于无穷者,正如尔祖与范之盛衰也。
画知有吴而不知有张,书知有王而不知有钟,儒生持子书而不读《孝经》,可胜道哉,可胜道哉」!
岁暮冰雪,用诚复徒步还岐山下,予亟序以送之,可为我示令君吕二十一郎,是一门四相家,必有以感于予之言。
宣和癸卯十二月三日嵩山晁说之序。
题戒杀生文后1123年4月 宋 · 晁说之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○六、《嵩山文集》卷一八 创作地点:甘肃省陇南市成县
说之窃闻国史《钱内翰传》称著《杀生戒》后,吾祖文元赞之,推广其意,史官是以知仁泽之助也。
史官不言钱公策试贤良方正时,实吾祖文元公为其主司,公忘去辈行以奖善,其用意尤深切矣。
或曰:史官之书曰「文元公后见而赞之」,益广其意,非欤?
莫得而详已。
慈云当是时与三公甚厚,宜其德名今犹凛然也。
宣和五年癸卯四月戊申晁说之再刻板,谨题。
题长编疑事1123年5月26日 宋 · 晁说之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○六、《嵩山文集》卷一八 创作地点:甘肃省陇南市成县
《长编》者,温公《资治通鉴》藁草之私号也。
温公自洛中以所修藁草寄其属官南康军监酒刘道原,而自名之欤,抑道原之名欤?
道原日诵万言,而勤废饮食寝处,遂忘其身之流落而家寒饿也。
其忠愤耿介,当熙宁初,不为大丞相毫发少贬者,虽自其天姿,亦博学精思之助哉。
观斯《疑事》,则其闳远沈粹之躅,亦略可见矣。
《通鉴》之为书,有贤杰辅相攻坚析微如此,安得不善邪?
昔其初不自珍,而公卧病二年之久,家人单弱忧瘁之中幸而存者,姑五十有五种也。
公之子羲仲壮舆政和戊戌唐州曹官,录以寄说之东里草堂,初拜嘉而不甚器之,以壮舆作《资治通鉴考异》,待其异日之成书也。
壮舆死已累年,斯事已矣,谁能措手?
不觉涕泪无从,渍于残缺仅存之书,嗟嗟良友,奕世厚善之意,实存于其中也。
重惟壮舆临终属我铭其墓,久难之未就,乃先以摅予之哀云。
宣和五年癸卯五月二十六日戊寅嵩山晁说之题。